为了享受优惠,线上点餐“一点再点”
记者调查线上超量点餐导致浪费问题
在外卖平台上点了肉末茄子煲、小炒肉和米饭,胡佳算了算,又加了西红柿炒蛋和手撕包菜。外卖送到公司,吃完中午饭,菜和米饭都剩了不少,考虑到晚上一般不吃饭,胡佳便把剩菜都扔进了垃圾桶。
【资料图】
这是上周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胡佳经历的一次外卖点餐。她向《法治日报》记者坦言,在点餐时就预料到肯定吃不完,但“满减优惠”让她不得不点这么多菜——肉末茄子煲、小炒肉和米饭一共47元,按照商家“满45减5”,需要支付42元,而加上西红柿炒蛋和手撕包菜一共70元,按照“满70减23”,需要支付47元,“相当于花5元多点2个菜”。
这样的规则让胡佳每次线上点餐都精打细算半天,但很少会想到点多少就够吃了。“浪费确实不应该,但如果不是这种‘满减优惠’政策,每个菜商家直接便宜点,我也不至于点那么多。”胡佳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外卖点餐等线上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餐饮消费的重要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
线上点餐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因“满减优惠”、货不对板、包装破损等导致的粮食浪费现象也层出不穷。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外卖餐饮浪费问题不容小觑,餐饮经营者和外卖平台应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比如在平台推出“菜量自动提醒”功能,或在平台页面上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最终通过监管部门、餐饮经营者、外卖平台和消费者的合力,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时代新风尚。
为了享受满减优惠
很多顾客超量点餐
单人牛肉盖饭套餐30.2元(原价42元)、砂锅扁豆18.3元(原价38元)、包装费3元,折后共计50.5元……胡佳打开外卖平台上的商户,开始认真计算和对比。
满减折扣、神券、红包……各种优惠券,让胡佳点餐时小心翼翼,“有时候,多点一个菜或一瓶饮料,达到一定金额后使用这些优惠券,最后实际付的钱比少点个菜还便宜”。
胡佳的饭量并不大,但因为满额赠送、满减折扣等规则,她在线上超量点餐成了常态。胡佳告诉记者,据她观察,因各种原因,身边人叫外卖“吃一半扔一半”的现象较为普遍,浪费严重。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桥附近随机采访了多位线上餐饮消费者。大家一致认为,一些外卖平台和商家推出的满减优惠和起送费,成为消费者超量点餐的幕后推手;在点得越多越便宜的引导下,很多人往往会不自觉地“超必要”点餐。
“还有,一些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价菜,菜量少了一半,价格却没降多少,性价比不高,不划算,还不如点大份菜,哪怕吃不完。”一位消费者如是说。
记者在多家外卖平台上看到,满减优惠几乎是平台和商家的“标配”,一些商家还推出满多少额度+0.5元(或1元)送小吃、饮料等活动,让人看着很有诱惑力。多位消费者称,为“贪小便宜”多点了个菜,结果菜和小吃都没吃完。
对此,一外卖店家告诉记者,平台入驻商家多,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加大,商家必须想方设法增加销量,有时不得不参加一些免运费、打折活动,如满25减5、满52减18、满88减30等优惠活动。“满减活动自然是鼓励大家多点餐,至于会不会造成浪费没有考虑太多。大家都在搞,如果我们不搞,客流量很容易下降。”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田甜也经常点外卖,她告诉记者,线上点餐浪费不仅限于饭菜,还有大量自制或山寨饮料。一些商家点满一定额度免费送饮料,其中不少饮料的牌子从没听说过,有的是“三无”产品,往往喝一两口就扔了。
“给顾客送饮料可以减少店铺差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本很多外卖的套餐都赠送例汤,但外卖员配送例汤时容易洒出,影响顾客用餐体验,甚至招来差评。为此,一些商家用饮料代替例汤,但大牌的饮料价格太贵,所以一些商家用廉价的饮料甚至小作坊生产的饮料。反正是免费送的,消费者直接扔掉也不觉得吃亏。
标识不清货不对板
导致食物白白浪费
记者注意到,外卖菜量标识不够明确,缺乏必要提醒也是造成超量点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位消费者反映,线下点餐时,服务员往往会根据人数给出菜量提示,消费者也可以向服务员详细询问分量、口味等细节,从而做到适量点餐。而在点外卖时,消费者看不到实物,单从商家给出的餐品图片上难以估计菜量,常有吃不完、剩很多的现象。
“虽然内心并不希望浪费食物,但为了保险起见,防止不够吃,还是会倾向于宁多勿少,从而造成超量点餐。”田甜说。
记者在一外卖平台上随机选取15家中式餐厅统计发现,其中12家在菜品说明中没有标识原料、分量或标识不全;大部分“一人食”“两人份”套餐中,都没有标注菜品具体分量。
田甜说,在她经常光顾的一家米粉店里,无论是经典鸡肉炒米粉还是泡菜鸡肉炒米粉,原料表中都只有米粉、鸡肉,其他配料都没有标明,也未标明整体分量。“虽然里面标明了鸡肉,但实际上用的是鸡肉汁,因此通常额外加点一份鸡肉,吃到一半基本就饱了。”
记者搜索外卖平台发现,不少商家已经在菜品详情页面提供了诸如“小份”“一人食”等选择,但是米饭、馒头等主食几乎都无法选择分量。
此外,一些消费者对外卖的原料、口味、制作工艺等不甚了解,收到外卖后才发现不符合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口味,或货不对板、食材质量不过关、商家没看备注等情况,同样会导致浪费现象。
北京一高校大学生孙迪向记者吐槽道,有的外卖商家挂羊头卖狗肉,她在点餐时看到的图片非常精美,收到外卖后却大失所望。尤其是有的食材一吃就觉得不新鲜,油的质量也可能有问题,味道特别差,没吃两口就扔了。
“我不喜欢吃葱姜蒜,每次点外卖时都会在订单上备注‘不吃葱姜蒜’,但有的商家根本没注意,收到的外卖里还是放了很多葱姜蒜,根本没法吃。”孙迪说。
胡佳对此同样深有体会。她举例说,前几天她点了一份网红烤鸭,评论区里好评如潮,收货后却发现,烤鸭早就凉了,而且卖相很难看,与图片上的相差很远,吃起来还有一股腥味,“严重怀疑好评是刷出来的”。
及时发布提醒信息
有效避免超量点餐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餐饮经营者的法定义务。”益清(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思瑶说,外卖餐饮浪费问题不容小觑,只有有效遏制外卖浪费,才能形成反食品浪费的责任闭环。
根据反食品浪费法,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否则,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餐饮经营者和外卖平台应积极履行提升餐饮供给质量、公示外卖食品信息、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等法律义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浪费规避权,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时代新风尚。”刘思瑶说。
为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联合7家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共同发出“厉行节约经营者有义务,反对浪费消费者有责任”倡议,呼吁提升外卖场景餐饮品质,减少食物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平台和餐饮经营者在线上点餐环节推出“菜量自动提醒”功能,在消费者设置用餐人数后根据不同就餐情况给出菜量提示,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鼓励餐饮外卖平台结合动态点餐数据信息,在消费者点餐下单全流程发布提醒信息,倡导适量点餐、绿色消费。
在刘思瑶看来,线上点餐推出“菜量自动提醒”功能,是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进一步细化,有助于外卖平台和餐饮经营者提示义务的落地落实,减少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有效避免超量点餐。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代园星同样认为,餐饮经营者和外卖平台应当多承担信息公开和提示责任,与消费者高效沟通,补足消费者在外卖消费信息方面的短板。
“除了菜量提醒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精细服务,重视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口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防止菜品不合口味造成浪费。”代园星说。
代园星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外卖餐饮浪费问题加强监管,积极查处外卖平台或餐饮商家未履行防止食品浪费提醒义务以及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等问题,夯实法律红线,倒逼相关责任主体增强反浪费意识,规范营销行为。
采访中,有消费者提出,商家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满减优惠”等促销机制,避免不合理促销竞争导致不合理点餐,进而产生浪费。
反对浪费,经营者有义务,消费者同样也有责任。
倡议强调,广大消费者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有责任牢固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把“光盘行动”作为一种时尚,从自身做起,做制止餐饮浪费的“先行者”;外出就餐、外卖按需点餐,剩余饭菜打包带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做制止餐饮浪费的“践行者”;对违背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的餐饮浪费行为要积极举报反映,做制止餐饮浪费的“监督者”。
“避免浪费人人有责,只有监管部门、餐饮经营者、外卖平台和消费者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反食品浪费机制的全覆盖。”代园星说,无论社会倡导还是商家宣传,最终都离不开消费者自觉的行为,消费者应该自觉树立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观念,根据自身需求点餐,切实做到珍惜每一粒粮食,实现“线上光盘行动”。
(文中田甜、胡佳、孙迪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