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汇聚4部9场歌剧与音乐剧演出,将在未来一个月内筑成亚洲演艺之都的美丽舞台风景。昨今两晚上演的上音版歌剧《茶花女》,不久前开票两分钟即售罄,今晚廖昌永、蔡程昱将在剧中同台扮演父子的“梦幻”卡司,也见证上海歌剧人才的传承。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上音歌剧院院长廖昌永告诉记者:“自2019年上音歌剧院正式建成使用,这里承载了上海音乐学院几代艺术家的梦想,更承载了音乐界期待中国歌剧事业发展的殷切之情。”即将在这里上演的展演项目既有红色叙事、本土表达又有经典荟萃——上音出品的经典歌剧《茶花女》、原创歌剧《茶》、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歌剧选粹系列音乐会,以及上海歌剧院出品的经典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四部大制作凝聚了上海音乐从业者的最强力量与对音乐事业的无限热爱。值得一提的是,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中的参演剧目《茶花女》《漂泊的荷兰人》,以及另一部上音原创歌剧《康定情歌》均入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即将在杭州陆续展演。
让更多更好“中国声音”唱响歌剧舞台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上音原创歌剧《康定情歌》,以这首经典民歌作为贯穿全剧的灵魂。家乡在四川的廖昌永,早就希望为这首中国民歌专门创作一部舞台作品。20多年后,愿望终于实现了。音乐风格既呈现出浓郁的藏族音乐特征,又极具现当代音乐品格,由廖昌永担任总导演的歌剧《康定情歌》于去年首演。
“民族歌剧不仅要描摹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壮阔历史,更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廖昌永介绍,《康定情歌》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联合出品,反映了由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组成的11万人筑路队伍,共同建设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的故事。从去年首演至今经过不断打磨,这部歌剧的民族性、地域性、戏剧性越来越浓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创作发展方向。
廖昌永期待有更多人才涌现,为民族歌剧事业不断注入活力;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中国声音”唱响歌剧舞台,让大家感受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在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的舞台,应廖昌永之邀的音乐家谭盾,将执棒他创作的原创歌剧《茶》。这部讲述唐代爱情故事、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作品用了很多自然声响,水乐、纸乐、陶乐,以及水琴、陶鼓等乐器都将令听众耳目一新。“希望《茶》可以为探索中国原创歌剧发展,提供全新的交流互鉴。”谭盾说。
国际化制作、年轻化班底成为票房保障
20日起,一艘歌剧“巨轮”将驶入上音歌剧院——上海歌剧院与德国埃尔福特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将参与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表示,此次《漂泊的荷兰人》力邀著名歌唱家托德·托马斯、和慧与上歌艺术家联袂献演,精良的国际化制作班底成为这部巨作票房飘红的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歌剧界与国际间的交流始终“不掉线”。比如上海音乐学院分别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学院、日本昭和音乐大学等院团合作打造歌剧项目。此次为纪念威尔第诞辰210周年的歌剧《茶花女》,也是学校与德国基尔歌剧院联合出品。“参与中外合作制作剧目,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更能够让他们直接接触到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审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茶花女》制作人王凯蔚说。
不仅仅是国际化制作班底的舞台作品可以获得大家的喜爱,如今的上海歌剧、音乐剧舞台,有了一批兼具实力与市场号召力的青年力量,也成为作品的票房担当。在廖昌永提出的“教创演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音乐剧《春上海1949》创造了上音“师生同台”“优秀学长同台”的排演方式。该剧作曲、音乐总监,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告诉记者,《春上海1949》全剧紧扣“春”这个充满希望的主题,此次即将亮相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的演员班底同样活力四射——方书剑、王梓庭等已在国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音乐剧演员,将与其他师生同台献演。(文/记者 姜方)